股票思考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Blocking
Blocked by
top
URL
Sub-item
Parent item
基本思路
- 人弃我取,人取我弃
- 只买好生意的好公司
- 学会说不
- 本分:
- 不挣自己不该挣的钱
- 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
好生意
巴菲特
巴菲特原话
最好的生意是每年给你生产越来越多的现金,而不付出任何或者很少代价。第二好的企业也会返给你越来越多的现金。即使需要投入更多的资本,但是你再投资的回报率是非常令人满意的。最糟糕的业务虽然增长快但实际上是被迫增长,为了被迫留在游戏中,你不得已以非常低的回报率重新投入资本。
核心: 持续产生自由现金流,并且再投资回报率高。
简单来说: 好生意就像一台“印钞机”,能够持续产出现金,并且不需要你经常投入“纸张和油墨”。
具体表现:
- 持续盈利,现金流充沛: 好生意能够持续创造利润,并将其转化为自由现金流,为投资者带来回报。
- 低资本再投入,高回报率: 不需要为了维持现有业务或追求增长而不断投入大量资金,即使需要再投资,回报率也十分可观。
- 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拥有“护城河”,能够抵御竞争对手的冲击,保持长期盈利能力。
- 避免“被迫增长”: 有些企业为了维持市场份额或掩盖问题,被迫进行低回报的扩张,这不是好生意的特征。
段永平
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就是买其未来净现金流。这里现金流指的是净现金流,未来指的是公司的整个生命周期。
对的生意(商业模式)、对的人(企业文化)、对的价钱。
- 长期稳定的现金流
- 有差异化的产品
- 好的企业文化
- 高ROE净资产回报率
- 资本支出较少
好公司
- 买垄断的大公司,避免竞争激烈、市占率分散的行业
- 有一个清晰的商业模式,清晰的护城河和壁垒
- 投资就是买未来现金流。
- 买时考虑是否是可以买了后 20 年还很安心的股票
- 财务指标
- ROE > 20%
- 净利润现金比率 > 100%
- 资产负债率 < 50%
- 毛利率 > 40%
- 营业利润率 > 20%
- 营业收入增长率 > 10%
- 固定资产比率 < 40%
- 分红率 > 30%
公司分析框架
财务:
- 行业市场规模、增长率(想象力、竞争力)
- 自身增长率、占有率
客户:
- 客户需求能力
- 付费能力
竞争:
- 复制难度(专利壁垒、专营权、强大品牌、长久客户)
- 吸引力、竞争对手的产品在价格和价值方面如何抢夺客户群、竞争对手的反应
产品:
- 边际成本
学会说不
坚决不投
- 范式颠覆风险: 存在被新技术或商业模式颠覆风险的公司。
- 政策毁灭风险: 受政策影响大,存在政策变动导致经营困难的公司。
- 诚信毁灭风险: 企业或管理层缺乏诚信,存在道德风险的公司。
- 管理层不过关: 管理团队能力不足或存在重大缺陷的企业。
- 商业模式复杂: 商业模式难以理解或存在潜在风险的企业。
- 行业竞争格局差: 行业竞争激烈且公司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企业。
- 面临转型期: 处于转型期的企业,至少观察三年后再做考虑。
- 缺乏成长性: 缺乏未来发展潜力,盈利能力难以提升的股票。
- 下跌不敢补仓: 股价下跌时缺乏信心和勇气进行补仓的股票。
- 财务指标不佳: ROE (净资产收益率) 低于 10% 的企业。
不懂不做
原则: 对不了解、不熟悉的行业和商业模式保持谨慎,避免盲目投资。
具体领域:
- 周期性行业: 这类行业受宏观经济波动影响较大,盈利波动剧烈,需要较强的周期判断能力。
- 汽车:汽车行业属于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受经济周期、政策法规、技术变革等多重因素影响。
- 能源:能源行业受供需关系、地缘政治、环保政策等因素影响,价格波动大,投资风险高。
- 高负债业务: 这类业务依赖高杠杆运作,对资金链和风险控制要求极高,容易受到市场波动和政策变化的影响。
- 房地产:房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高负债是其普遍特征,投资风险与宏观经济、政策调控密切相关。
- 高杠杆业务: 这类业务利用借贷资金放大投资收益,但也放大了投资风险,需要专业的风险管理能力。
- 金融行业:金融行业普遍使用杠杆进行运作,其风险和收益都高于一般行业,需要对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有深入的了解。
估值
- 电商估值:市销率的1.5倍 。
- 通过港股通买股票,折扣一定要在7折以下,因为要交20%以上的红利税。在考虑到流动性的因素,同样的a加h的股票,港股应该在A股7折以内。
- A股市场里绝大多数的股票都不应该超过20倍市盈率。
- 在决定购买一家公司的股票之前,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我现在拥有这公司市值等额的资金,我是更愿意把它安全地存入银行赚取利息,还是愿意用它来全盘收购这家公司?
思考
- 难以复制的优势才有护城河,例如房子的地段、聊天软件网络效应、物流网络建设。
- 谁都能做的东西,一般没有护城河,只能
- 拼效率,但效率很难维持。
- 拼价格,很难赚钱。
- 甘蔗理论,所有利润都会均值回归。
- 产品差异不大的行业,最终的结局都是价格战。即使做了第1名,也不知道投资。
- 没有品牌消费品很难维持10年以上,例如柯达,诺基亚
- 不懂不投,确定自己的能力边界
- 以终为始。
- 熊市不抄底
- 不能投复杂消费模式的行业,例如房地产、金融
- 任何商业利益巨大,边际成本足够低的生意最后都是赢家通吃。
-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在持续下滑的市场上获得高速增长。
todo
国内政策不可控,所以股票会折价
杜邦分析:如果利润率、杠杆率、周转率任一指标有亮眼表现,都可能引起ROE的大幅提升。
场景:自媒体不需要资本投入,但付出的时间也有成本。
「低成本 & 差异化」
低成本:来源于规模优势(和标准化高度相关)、资源禀赋(地域)。
差异化:来源于品牌(先发优势)、特许经营、网络效应(建立在有一个平台的基础上)、专利。
「✅商业模式 - 经典范式」
好的商业模式,也要看周围的竞争对手。
1)连锁:标准化运营(小店、高效率、有利润),周转率高。单店模式跑通,持续开店。在这个模式被证伪之前加入进去。从0到10。
2)互联网:典型的基于平台的网络效应,用户增加的边际成本越来越低。从规模效应到网络效应。
3)预收款:健身房、培训、美容美发等,钱先收到,账上有钱时花钱容易大手大脚,后期经营再抠成本,窟窿越来越大。
4)制造业:钱都投入到生产中,但产生收入/利润可能要3~5年。在放量爬坡期介入。投产期是在建工程,不影响利润;一旦产出成品变成固定资产,要开始折旧,影响利润表。利润不稳定,存在大量资本开支、折旧费用等。
5)经纪人:地产中介等,投入相对少,卖信息差和服务。
「✅把“商业模式”倒过来」
《把资本主义倒过来》
保险公司的商业模式是穷人向富人购买确定性。
倒过来,富人向穷人购买确定性,比如夏天消费者联名以折扣的价格给工厂下羽绒服订单,工厂从联名订单中获得了原来不具有的一种需求确定性,转变为利用生产计划低谷进行生产的便利、转化为采购原材料时的笃定。甚至进一步把这种确定性售卖给上游和配套厂商换取工厂成本的进一步降低。削弱整个链条的不确定性。
让普通人的意愿以及普通人对自己未来需求的确定性市场化、产品化、货币化。降低组织生产的不确定性,实现资源以及资本的更有效配置。
汽车新势力:从盲目投产到以销定产,从用户调研到用户推动。互联网的商业模式一开始就根植于用户的需求,更注重产品细节。
订阅制付费模式:从买产品到租产品,用多久给多久的钱,单次使用成本降低。
从买断到分期付款,到先用后付。
「✅思想实验」
如果做一个思想实验,你要把自己的净资产30年增加1000倍。听上去目标很宏大,很难达到。但把它拆解一下,就是每十年增加十倍。(以下计算为简化的目的,不考虑税收因素).再分解一下,就是每五年3.2倍。
如何做到5年3.2倍?按照简单的倒推,这需要每年26%左右的回报。但事物的发展从不是一直向前,没有波折的。实际情况是,市场常常不断在牛熊之间像个神经病一样的大幅波动。为了捕捉到大幅的回报,5年里面大部分时间需要等待,积累信息和资源,等到机会来了,在大家都恐慌和缺乏资源的时候,(在全面分析基本面的各种定性定量因素后)在你觉得某个投资五年内大概率有远超3.2倍的回报,才出手。
理解这个逻辑框架后,就必须谢绝大部分市场上的噪音和诱惑。对绝大部分事情都说不。对外界各种试图空手套白狼的邀约和闲扯、没有确定性的短线交易、不了解的东西、调研成本太高的东西、潜在回报不能远大于下行风险的东西、没有进入一种持续自我强化的垄断性状态的东西等等,说不。
"说不"之后豁然开朗。这意味着你相比之前有大把的闲暇时间,可以深入的,按照自己的节奏调研。
进一步推导,为了未来30年还能一直享受你现在的劳动果实,必须以一种严谨的态度,投入大量时间和资源,保持身体的健康和自由。否则,到了七老八十,老年痴呆、体态佝偻、骨质疏松、大小便失禁、各种病痛,纵有家财万贯也是枉然。